第(2/3)页 话音未落,舞台的方向传来朗纳·索尔曼的声音: “诸位!” 瞬间,餐厅内安静下来。 梅尼克对陆时轻微地颔首示意,随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了。 索尔曼沉声道:“大家已经等很久了。而且,诸位都知道来此的目的,那么,我们便不多废话,直接进行颁奖仪式。有请……” 他深吸了一口气, “ 东约特兰公爵、挪威国王、瑞典国王…… 奥斯卡国王为我们颁奖。 ” 伴随一长串的头衔,奥斯卡二世登上舞台, 他拿起一张卡纸,低声念道: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列夫·尼古拉耶维奇·托尔斯泰先生,他的作品《战争与和平》是高尚的理想、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惠的实证。” 话音刚落,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。 没有人不服。 托尔斯泰拄着拐杖,缓缓走上舞台,对四周小幅度地欠身行礼。 今天的他换上了俄国民族服饰,那一顶护耳帽(乌山卡),显得有点儿滑稽。 众人再一次鼓掌。 “咳咳……” 托尔斯泰清清嗓子, 现场安静下来。 他说:“亲爱的朋友们,你们好。能够万分荣幸和喜悦地站在这里,接受如此崇高的荣誉,我本应该感谢诺委会对俄国文学的认可、对我个人的肯定。但是……” “但是”之前的话,都是毫无意义的。 众人却并不惊讶, 因为大家都知道托尔斯泰要感谢谁。 一时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餐厅的角落处,看着陆时。 沉默席卷, “……” “……” “……” 气氛浓烈而热情。 托尔斯泰下面的话也印证了诸人的猜想。 他说:“是的是的。没错。大家肯定已经知道了,我最想感谢的,其实是伦敦政经的陆教授和萧先生。” 他微微停顿, 众人侧耳倾听。 没想到,托尔斯泰竟然说:“各位为什么不为陆教授献上掌声?” 所有人愣了半秒, 随后,掌声如潮水一般卷来,一浪高过一浪,眼看着要将屋顶掀翻。 陆时无语, “……” 没想到会变成这样。 他只能站起身,对四周连连鞠躬, 好不容易等掌声褪去,这才重新坐下。 结果,托尔斯泰还没完, “陆教授,你不说几句吗?” 此言一出,又是热烈的掌声。 坐在第五桌的瑞典文学院的人全都脸黑如墨, 常务秘书卡尔·大卫·阿夫·威尔森嘀咕:“这个奖到底特么是颁给谁的!?” 福塞尔无奈, “忍着吧。” 谁让他们之前忽略托尔斯泰呢? 现在被人当众打脸,还打得“啪啪”响,属实是活该了。 陆时被托尔斯泰架起来, 没办法,他只好起身说道:“托尔斯泰先生,不要感谢我。你应该感谢的是俄国文化。当然,你更应该感谢你自己,你的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、世界的复杂和多样。” 托尔斯泰缓缓点头, “是这样没错。我要感谢那一片土地,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。创作,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……” 致辞总算是变得正常了。 “呼~” 陆时长出一口气,赶紧坐下。 旁边的爱因斯坦偷偷竖起大拇指, “陆教授,你真行。” 陆时有些头疼, “可别。” 他实在是不想再被折腾了。 舞台上,托尔斯泰或许是年纪大了,说话有些絮絮叨叨,讲了很多关于创作的认识, 在场的科学家听不懂, 但作家们受益匪浅。 直到致辞结束,不少人主动站起来表达对托尔斯泰的感谢, “托翁,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是我迄今为止读到过最经典的作品。” “这次得奖,托翁实至名归。” “《战争与和平》绝非‘老爷式的游戏’,里面呼吁了自由,揭示各种罪恶。” …… 陆时闭目沉思, 良久,他说:“一个伟大的作家,不会因为他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再伟大,而一个蹩脚的作家,也不会因为得奖而改变其蹩脚的事实。” 爱因斯坦在旁边听了,问道:“陆教授,那你认为,给托翁颁奖,是增加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?” 陆时点头。 爱因斯坦又问:“那,这类作家多吗?” 根本不用多作思考,陆时回答:“我在和蒙森教授辩论时便举过例子。左拉、易卜生、契科夫……任何一个对文学抱有兴趣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绕开他们。” 爱因斯坦露出一抹坏笑, “那后者呢?” 陆时不解, “什么后者?” 爱因斯坦进一步解释:“当然是你说的‘蹩脚的作家’。” 这小子,憋着一肚子坏水呢~ 陆时白对方一眼, “关于后者我不想举例。” 爱因斯坦大笑,随即真诚地说:“把文学奖颁给托翁,调子定得太高。我敢预言,在未来的获奖者当中,找出根本不能和托翁相提并论的人,哪怕以我有限的阅读,也并非难事。” 陆时摊手, “有几个人比得了托翁啊?” 两人聊着天。 舞台上,致辞环节结束。 接下来便是一长串的剩余流程, 菲利普赠送怀表、 奥斯卡二世颁发诺贝尔金奖牌并给予支票、 合照、 …… 一套流程下来,确实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。 托尔斯泰一把年纪了,竟然也不累,精神矍铄地由得他们折腾, 现场的气氛被推高。 这之后,奥斯卡二世登上舞台, “接下来,是和平奖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