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二章:白莲教-《大明豪贾》
第(2/3)页
这与汉末之时脱胎于道教的五斗米教,太平教类似。
然和太平教一样,到后来,白莲教就变味了。
孟元统一中原后,白莲教受到朝廷的支持,进入全盛时期,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也成为了白莲教的两大中心。
这时的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,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,称白莲道人。
因其在家出家,而不剃发,不穿僧衣,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。
这一时期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,聚徒多者数千,少者几百,有时尽然可以汇集近万人,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。
堂庵供奉阿弥陀佛,观音,大势至等佛像,上为皇家祝福祈寿,下为地方主办佛事,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。
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,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,世代相传,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,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,交结豪强,逐渐成为地方一霸。
经过长期流传发展,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,戒律松懈,宗派林立,有的教徒甚至夜聚明散,集众滋事,甚至有些开始武装反抗元廷统治。
至大元年,蒙元忌惮白莲教势力过大,下令禁止,至此白莲教教徒开始对官府和蒙元抱有敌意,加之其信徒以底层百姓居多,大多目不识丁,又生活艰辛,故而当那场暴风雨来临,黄河决堤,以及那莫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石头人像现世之后,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,红巾大起义至此爆发。
领导人韩山童,刘福通,徐寿辉,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,他们以明王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那些底层百姓,一时波及了整个大江南北,群雄并起,朱元璋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积蓄力量,最终建立明朝。
明朝建立后,虽然朱元璋起身红巾军,但对白莲教同样采用了严禁的态度,故而几乎是明朝刚一建立,白莲教也开始蠢蠢欲动,洪武,永乐年间,四川,江西,广东,山东,湖广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,有的还建号称帝,还有众多农民起义也是打着白莲教的旗号,最后均被镇压。
永乐中后期之后,民间宗教名目繁多,有金禅,无为,龙华,悟空,还源,圆顿,弘阳,弥勒,净空,大成,三阳,混源,闻香,罗道等数十种,有的甚至一教数名。
它们各不相属,教义颇多歧异,组织,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,由于派系众多,信奉的神只也变得极为繁杂,有天宫的玉皇,地狱的阎王,人间的圣贤等等,而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。
一直以来白莲教信徒众多,其主要来自下层社会。
各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,尊卑有序,等级森严。
首领的成分十分复杂,对于未来也多不一致,有的借兴教欺骗信徒,聚敛钱财,有的凭撰写经卷攀附上层,取悦朝廷,有的在宫廷太监,官僚豪门中发展信徒,有的则与下层群众反对官府的斗争相结合,发动武装起义。
如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便是如此。
可以说如今的白莲教早已脱离了其最初的设定,而且随着洪武,永乐,洪熙,宣德至正统,这七十多年的严打,特别是唐赛儿之后进行了一次对白莲教的大清洗。
如今的白莲教几乎已经绝迹,但依然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