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 贾昌朝-《小人治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定拆开了公文,看了看其中内容,看到只是高阳县传闻有玄女下凡,授了一个孩子天书,助他修建学堂,并无其他大碍,暗中松了一口气,但是心中仍然责怪刘贤误事,加急公文,这是何等大事,刘贤竟然就能这么放着不闻不问,实在是可恶,若是真有大事,非要酿成大祸不可。

    李定想着,便要把此事写成密折送去开封,可是想了想,这件事虽然说刘贤不对,但是一来刘贤没有出格,二来事情影响不大,真报到开封,恐怕吏部连看都不看。

    李定转念一想,有了主意,自古这谣言之事,尤其涉及到了鬼神,便是相当敏感了,说大可大,说小可小,自己便把这封公文直接送到大名府去,若是安抚使大人不看也就罢了,若是真的追查起来,而刘贤又毫不知情,定叫刘贤吃不了兜着走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定便把这封公文藏在了怀里,出了刘贤这里,回自己的住处,封上这篇公文,叫人直接送到大名府去。

    大名府是河北路首府,总按照惯例,河北路安抚使衙门便定在这里,辖制河北各州,如今的安抚使大大的有名,乃是曾经官至参知政事的贾昌朝,只因庆历七年身陷君子党风波,于是借口春季大旱,天灾降临,自请罢免参知政事,于是便被外放,总管河北一路。

    能够考中进士,在朝为官是一个档次,能够进入京城,重要部门当差是一个档次,而最终能够成为权利巅峰的前几个人则又是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参知政事是什么概念,按照大宋的权利排序,参知政事辅助宰相,仅仅排在掌管政务的宰相与掌管军武枢密使之后,权利巅峰的第三人,甚至比掌管全国钱粮的三司使还要高上半分。

    能够坐到这个位置,无论这个人党派如何,信念怎样,都不能否认此人的文采,声望,手段,能力都已经是全国的翘楚,哪怕是自愿免官,外放河北,如此经营五六年之后,恩威并施,早就将河北路军政各事梳理的清清楚楚,单只是一个贾昌朝的名字,就能叫河北诸官员俯首帖耳,不敢违背。

    公文从鄚州发出,一路上马不停蹄,到达大名府也足足用了三天时间,等到了大名府信使直奔安抚使衙门,结果却傻了眼,原来这时候枢密院招贾昌朝进京询问军事去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也有些尴尬了,若是贾昌朝到别的地方巡查,无论到哪,信使可以问清楚了地方,骑马去追,骑马的总是能够快过坐轿的,可是人家安抚使大人去京城了,你还敢从这里追去?你一个信使连品级都没有,敢追到枢密院去吗。

    当然,以宋朝的官场风气,倒不至于说这封公文无人问津,贾昌朝走了,还有他手底下的一帮幕僚呢,但是这些幕僚接过公文打开一看,都傻了眼,他们这些人,虽然跟着贾昌朝处理河北路大事,但是平常公务这些人没有问题,平常如何处理都有规章先例,他们可以先签批,等贾昌朝回来之后再禀报就好,但是神仙降临这样的事,还是太敏感了一些,这些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敢拿这个主意。

    所为幕僚,虽然有官职,拿俸禄,但其实并不是朝廷选拔的官员,而是贾昌朝自己上报的,品级也就是七八九品的样子,所有的工作就是辅助贾昌朝,记录参谋等等,贾昌朝在的时候有人做主,显不出什么,可是等贾昌朝走了,这些人顿时拿不定主意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