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 流水线-《小人治宋》
第(3/3)页
得多,显然这样的政策赢得了大对数人的欢迎。
而且计件工资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,你想想,你劳动一天,无论干多少活,工钱反正就是那点,而计件工资的话,虽然徐德善早就算好了哪怕你一天拼命的干,挣得钱加起来也就比原本一天的钱差不多,但是每干一点活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一点,这样的感觉,绝对是不相同的。
说完了最主要的,剩下的就是纯福利了,虽然在工资上,徐德善没有给人增加太多,可是在福利方面,徐德善却难得的大方了一把,规定,只要是在兵马司的工人,每天的三顿,兵马司都管饭,而且是人人管饱,不限多少。
这是这一点,就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工人的注意力,要知道,在这个时候,这些工人的目标,还在一日三餐能有吃的就行上,这也是他们最大的花销,而徐德善一下子就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,剩下的工钱,岂不就是纯剩下的了,若是这么说来,工人们可是赚大发了。
但是,徐德善在这里又用了一些小手段,这一天的三顿,管饭是管饭,可是无论早饭还是晚饭,时间都定的太离谱了一些,徐德善规定,早晨四更开饭,晚上则是戌时开饭,每一顿饭,限时半个时辰,过期不候。
这样做就很有学问了,虽然没有规定工人们的上班时间,可是大早晨的,为了吃上这一顿的早饭,肯定要起一个大早,而早早的来了,早早的吃过早饭,大老远的,总不能再回去睡一个回笼觉吧,而这里的工资又是计件的,恐怕所有人都会抓紧时间,来干一会儿活,而晚饭,则是同一个道理。
徐德善现在缺什么,他缺钱,更缺时间,弥勒佛教造反就在眼前,到时候他可不希望宋军拿着破烂去和弥勒佛教战斗,所以,他必须要抓紧没一分一秒来制造更多的军械。
要是说加班什么的,可能工人们有抵触心里,哪怕多发钱呢,效果也不是很好,但是用吃饭的形式来补偿,效果却是出奇的好,一顿饭能值几个钱,任你放开了吃,一顿饭顶多吃上几个铜板,但是这样一来,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也要凭空的增长一倍,在徐德善看来,这比买卖,划算,做的来。
在得到了工人的认同之后,剩下的事情就是安排工作了,这些人,被按照体型,年龄,分为了几个大组,而每一个组,则由一个军械司的官员带领,去到不同的场地,那里有军械司铸造处的专业工匠,来教他们制作不同军械的不同部件。
对,徐德善要搞的,就是流水化作业,一个人制造军械的速度,与他的熟练度有关,熟练度越高,速度越快,若是叫一个人学习一整套军械制作流程,没有几个月功夫是下不来的,更不要说熟练制作,可是现在徐德善只要他们学习制作军械的一个部件,或者组装军械的某一个部分,这样就简单的多了。
本来就不是什么很复杂的东西,大部分的人,在工匠介绍演示完一遍之后,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,等发下材料来,亲手制作,发现问题再请教,再制作,周而复始,几个循环下来之后,多数人就可以正确的制造出一个合格的部件了,剩下的,就是要他们在不断的生产中,增加熟练度,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。
这一个过程,是在几天之后陆续展开的,有了第一天的四百人做基础,第二天马上就又有三百人报名,毕竟兵马司的招牌和免费三餐的诱惑实在是太大,在整个的生产过程稳定下来之后,兵马司招的工人,已经到达了一千之巨,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,兵马司有人建议停止招募,徐德善却没有答应。
一千人,哪怕是在大名府这样宋朝排名前五的大都市里,也不算是一个小数字了,尤其这些人都是劳力出身,现在都被兵马司招来了,导致外面劳力的数量急剧下降,稀少起来,而工钱也是水涨船高,涨的最多的时候,工钱甚至可以翻倍,还是有价无市的局面。
这样的变化,来兵马司做工的这些人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他们当初来兵马司的时候,按照当时的价钱算,他们是赚了的,可是谁叫现在的行市涨了呢,按照现在的工钱算,自己可是赔了,而且在兵马司干活,稳定是稳定,可是每天起早贪黑,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,于是,便有一部分人提出想要离开。
徐德善同样不阻止这些离开的人,人家有人身自由,谁管得了,就算是不走,干在这里吃饭不干活,对谁也不好不是,只不过走归走,却不能白走,需要缴纳三十文的违约金,嗯,违约金不好听,那就说是手续费吧,什么?不给?你当当初登记的信息是白写的吗,我这里可是兵马司,一切解释权,归我所有,有本事,你就走一个试试。
第(3/3)页